封面新闻记者朱宁
(相关资料图)
3月17日,中国人民银行公告称,决定于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.25个百分点(不含已执行5%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)。本次下调后,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.6%。
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
对于此次降准的目的,央行表示:“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,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,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水平,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,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,更好地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。”不过,央行也同时提到,不搞大水漫灌,兼顾内外平衡,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实际上,对于此次降准,虽然市场没有预料到在当下时间点有所动作,但降准之事,市场却有所准备。今年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提出,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,同时,央行行长易纲此前在“权威部门话开局”新闻发布会上表示“降准提供长期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”,已引发市场的降准预期。
他还提到,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变量水平是比较合适的,实际利率水平是比较合适。对于降准,2018年以来中国央行实施14次降准,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5%左右降到不到8%,用降准的办法“吐出”长期流动性来支持实体经济,还是一种有效方式,使得流动性处在合理均衡水平上。
降准利好股市
对债市影响无规律
一般而言,降准对股票等风险资产构成利好,实际上,自2019年以来,央行降准对股市呈现明显的正效应,其中7次降准有5次沪指次日实现上涨,有6次实现5日累计上涨。
对此,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整体来看当前市场已经逐步消化了内外部因素,今年无论是A股和港股,趋势上已经反转,市场的赚钱效应也会逐步提高。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双管齐下,会推动今年经济复苏,积极做多、逢低布局是最好的投资策略
从债市来说,2020年以来五次央行宣布降准后10年期国债价格的走势,较为分化,无明显规律。
不过,光大固收首席张旭对此表示,降准对于债券市场情绪面的影响大体上是正面的,但对于估值面的影响是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。鉴于情绪面只会在短期内影响债券市场,因此在降准之后的短暂时间内债券收益率大概率会上行;估值面是影响债券市场中长期走势的关键因素,因此降准后债券收益率不一定会趋势性下行。
市场需要适度的货币环境支持
此次央行降准临近二季度,有受访人士表示,在时间节点上降准有些超预期,但进一步也反映了政策端为更好地、更加积极地提振我国宏观经济的决心。
对于此次降准的原因,光大银行金融分析师周茂华对记者表示,目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,国内消费和需求恢复,需要适度的货币环境支持。
“央行通过降准意在向银行体系释放低成本、长期限流动性,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薄弱环节、重点新兴领域支持力度,优化信贷结构,促进消费和内需加快恢复。”周茂华指出。
中信证券认为,流动性水位下降阶段,央行往往基于经济基本面强弱判断超额续作MLF与降准工具选择;当下流动性市场同时面临总量与结构层面压力,若经济延续强势修复则后续超额续作MLF的可能性更高,但需关注MLF存量突破5万亿元触发央行降准置换MLF的可能性。
申万宏源则表示,本次降准后,银行间流动性压力缓和,货币乘数压力也有所缓解。在去年上半年超储率的高基数下,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只需维持相对正常的超储率,就能从同比增速视角贡献货币乘数增速,进而支撑M2增速,但商业银行无法持续压低超储、不然或迎来新一轮流动性压力,估算三季度压降超储率的方式逐步逼近极限,同期货币乘数增速有较大下行压力,进而影响信用扩张与经济恢复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