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在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,家喻户晓的青少年科普读物《十万个为什么》系列变成电子屏幕上跃动的一个个问号,引得小脑袋簇拥在屏前争先恐后点击回答科学问题;漫步沪上首家开在公园的城市书房,《彼得·潘》里的小飞侠“飞”进世界经典儿童文学插画展,吸引了许多家庭驻足留影……“六一”国际儿童节之际,一系列从平面走向立体的多维体验,解锁了儿童阅读的更多可能。
“是谁发明了最早的口香糖?”“为什么远古人们要建造巨石阵?”“哪种鱼被称作海中剑客?”诞生62年来,六版《十万个为什么》先后面世,这一系列科普读物累计发行量超1亿册,以科学严谨的知识、贴近生活的内容和通俗浅显的讲述,影响了几代中国少年儿童,引导青少年走上科学探索的道路。
少年儿童出版社与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联手推出《十万个为什么》成长展,将图书编纂过程中的院士手稿、作者原稿、编辑加工过程稿、新闻报道及小读者来信等珍贵史料首次面向公众展出。
60余年来,六版《十万个为什么》先后面世,这一系列科普读物累计发行量超1亿册,以科学严谨的知识、贴近生活的内容和通俗浅显的讲述,影响了几代中国少年儿童,引导青少年走上科学探索的道路。流连于展览书架前,经典的六版《十万个为什么》以及“十万个为什么”品牌旗下的的各种图书,集中呈现了沪上科普名片“大家族”阵容。图书编纂过程中,许多院士手稿、作者原稿、编辑加工过程稿、新闻报道,以及小读者来信等珍贵史料首次面向公众展出。
一边是泛黄的字迹,一边是引人入胜的高科技互动装置。展览巧妙运用声光电设计,小读者可以点击触屏互动答题,体验科学闯关的乐趣。入口处屏幕则储存了过去小读者写给《十万个为什么》的信,参观者也能现场写下想法和问题,也许新问题就会被选中写入新版《十万个为什么》中。正如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馆长杨燕娜所说,看似“古老+前沿”的跨越时空交流,都是为了激活更多好奇心与求知欲。
《十万个为什么科学绘本馆》插画展也同期展出一系列科学绘本插画,众多精美插画、巨型打卡装置等小朋友来发现,同步感受科学与艺术碰撞出的惊喜。业内评价,沉浸式体验观展更符合青少年认知规律,吸引触动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与问题,从而埋下科学的种子,展开进一步思考,收获更多感悟。
“打开书页吧,飞上天空吧,踏进永无岛吧,和彼得·潘一起翱翔,一同欢笑。”闵行城市书房浦江郊野馆里不时传出欢声笑语,在作家榜版《彼得·潘》译者黄天怡娓娓讲述下,一场特别的阅读分享会邀请孩子“与彼得·潘一起走入童话世界”。
《彼得·潘》是20世纪伟大的童话作品之一,自问世以来长销不衰,鼓励小读者用勇气、爱心和友谊面对生活中的挑战。它最初是以剧本形式问世的,有很强的表演性和可读性。为此,现场设计了一系列互动环节,让孩子们通过手工制作和角色扮演等方式,展现出对故事的理解和创造力。小飞侠的外套、温蒂的蓝色蝴蝶结、海盗三角帽……极具个性的服饰细节,惟妙惟肖的表演,让小飞侠的神奇故事再度“复活”。“亲子阅读不是大人简单念书给孩子听,而是父母和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展开精神交流,对角色进行代入式对话、互动乃至表演,从不同角度走进经典文学。”黄天怡建议。郊野公园里,一辆红色小火车缓缓驶出葱茏的树林,车厢上摆放着几十本作家榜经典名著图书,以盲盒形式等小读者们来寻宝。
“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,如今的阅读已经不再局限于平面的书本文字中。”资深童书出版人敖德认为,沉浸式阅读更符合青少年认知规律,当书中角色和场景从单一纸页维度进入多维体验,互动指数拉升,从而更好地在孩子们心中埋下热爱阅读的种子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