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)
工作人员在采取人工摘除、集中碾压的方式清除福寿螺卵块。
近日,随着气温升高,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头堡河沿岸两侧石壁上出现了大量粉色物体——福寿螺卵块,一些细心的市民群众发现后将该情况反映至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。接到反映后,连日来,经济区生态环境局组织20余人对沿岸福寿螺卵块进行集中清理灭杀,全力守护头堡河的水体生态。
“贵阳轨道交通2号线森林公园站B口出来的头堡河沿线流域发现了大量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”“双龙生态公园头堡河沿线流域也发现了福寿螺卵块”……8月16日,接到群众的反映后,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生态环境局高度重视,立即安排龙洞堡街道办事处、小碧乡政府、双龙生态公园管理单位组织人员开展全面排查并进行清理整治,并对辖区头堡河上下游加强巡查频次。
目前,治理福寿螺的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理、人工清理、生态调控三种。鉴于头堡河为汪家大井饮用水源上游,不能用化学药剂来消杀,为保障饮用水源水质安全,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生态环境局决定采取人工摘除、集中碾压的方式加以解决。
连日来,20余名工作人员手持镰刀、竹竿在长达8公里的河段地毯式搜寻、清理福寿螺卵块,发现有福寿螺卵块附着在水草、石壁上,就将其摘下来敲碎、销毁。
“早在6月18日到7月中旬我们委托第三方对河道进行大面积整治时,就发现头堡河两侧的石壁上附着一些福寿螺卵块,当时就做了清理,但七八月份是福寿螺的繁殖高峰,当天清除后,过一两天又有福寿螺爬上来产卵,需要常态化治理。”据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介绍,因头堡河沿线福寿螺较多,目前,龙洞堡街道办事处、小碧乡政府仍在组织人力进行清理。
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,生态环境局将进一步加强对辖区河道的巡查力度,持续督促属地开展常态化治理、防控,确保及时发现、处理,保障区域水生态系统安全。
福寿螺又名大瓶螺、苹果螺,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,1981年作为特种经济动物被引入国内广泛养殖,由于缺少天敌,具有快速繁殖能力和顽强生命力,其成为众多本土生物和农作物的“杀手”。同时,福寿螺自身还携带钩虫、弓形虫等寄生虫,人类食用未煮熟的螺肉后,易被感染患病。而且,福寿螺很难清除,增加了水利工程的维护和清理成本,也给水利工程带来巨大经济压力。2003年,国家环保总局将福寿螺列入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外来物种名单。(记者 杨源)
关键词: